Sunday, November 21, 2010

姐妹图

由于受到世界名著 [小妇人] 和 [傲慢与偏见] 的影响,以四姐妹或五姐妹齐上阵的香港影片甚多。这也给予制片家很多机会把四五位当红女星聚集在一起,同时竞技,也帮助票房上升。

早期的粤语片,有一部 [春满香城],便以紫罗莲,芳艳芬,容小意和林家仪演四姐妹。紫罗莲和芳艳芬,一伶一影。后来伶影分家,就很少合作。两人都是头牌女星,很难得见她们合作。容小意当时也是少女演员,在[家] [春] [秋] 以演老二觉民的爱人琴表妹出名。林家仪则是林家声的姐姐,演此片时才十多岁。演了几年电影,她便退出影坛,不像她弟弟一直坚持下去,在粤剧坛上争得伶王的地位。

其实,历史较早,在四十年代就出现的影坛四姐妹是龚秋霞,陈琦,张帆和陈娟娟。她们先演了[四姐妹],后来再演一部以歌唱为主的 [四美图]。论知名度,她们是影坛之最,不但在电影里头演姐妹,在私底下也义结金兰。最红时还在上海合资开餐厅。[四美图] 这个名字用开了之后,踏入六十年代,凤凰公司又拍了一部同名影片,由陈娟娟,朱虹,韩瑛和王小燕演姐妹。当时,陈娟娟已升级,从四妹演到大姐。刚脱离童星阶段的王小燕才是名副其实的老幺。

五十年代初,大导演卜万苍罗致了一班新秀,大手笔捧出了 [七姐妹]。卜大导果具慧眼,这七个新人中,日后成名的有葛兰,李嫱,钟情和刘亮华。其余三人罗婷,陈芸和容远菁,都相继掉队。片中,七人本非亲姐妹,只不过是患难途中相逢的七个少女。故事发展,七人各有所遇,正如各人的星运一样,泰山公司倒了之后,七人便各自飞翔,各修其果。

自由公司以 [女儿心] 造就了林翠,不久,黄卓汉就让她和手下的一批新人联合演出 [馥兰姐姐]。这部影片标明是改编自名著 [小妇人]。演四姐妹的是林翠,丁莹,丹妮和杨雯。捧出来的只有前面两人。

差不多同时,还有一部粤语片同样从 [小妇人] 改编,片名就干脆叫 [小妇人]。演出的有夏萍,丁荔,冯弈薇和一位童星莉莉。四人之中,现在仅留夏萍尚出现在电视剧集中。丁荔在五十年代中活跃影坛,曾与谢贤,胡枫等合作过。冯弈薇则是中联发掘的新人,演的戏不多。

林翠当然还有一部传世之作 [四千金]。那是她从影史上的巅峰作。跟她演姐妹的有穆虹,叶枫和已故的苏凤。由于片子成功,两年后,以原班人马再演一部续集 [兰闺风云]。可惜,这部续集差得多了,没能造成涟漪。两度婚姻失败后复出,林翠被拉拢,又拍了一部粤语片 [四千金]。踏入中年,她当然已非千金,只能演千金的长辈,那四个千金就让刘嘉玲,利智等风光去了。

国泰粤语片组曾经下足功夫,力捧号称[靓女]的白露明,后来还让她华粤双栖,以蹩脚的华语演华语片,结果都徒劳无功,因为她只有平板的漂亮,演技有限。六十年代,公司拉拢她和邵氏捧红的玉女林凤合演一部姐妹戏,名叫 [锦绣年华],另外两个姐妹是黄锦娟和李红,成绩平平,不见突出。

姐妹戏还有一部 [黛绿年华],是邵氏出品。由六十年代当红的混血儿胡燕妮领衔,其他三姐妹是冯宝宝,祝菁和早逝的李婷。很明显也是从[小妇人]那儿来的灵感,换的只是新的演员演四姐妹。

四姐妹之外,有一些戏是五姐妹的。记得起来的有长城公司的[有女怀春],演姐妹的是陈思思,张冰茜,王葆真,洪虹和王爱明。男主角既有傅奇,也有关山。应该是为关山和张冰茜拉红绳之作。王葆真当时还是新人,王爱明也在童星阶段。

六十年代末,国泰以新的一辈,拍了一齣五姐妹的戏 [春暖人间]。带头的是张慧娴,容蓉,李琳琳,还有两个童星。当时的片子已缺乏五十年代的锐气,葛兰,林翠,尤敏,叶枫相继离开之后,新人一下子青黄不接,这个时期的片子,没有多少人会记得住。

六十年代初,邵氏也拍了一部[喜事重重]。挂帅的五姐妹是李香君,丁宁,石燕和处在不大不小阶段的沈殿霞和王爱明。此片制作一般,印象不深。丁宁和杜娟早些时候合演过[姐妹情仇]。此外,两人也夥拍丁红和范丽,以 ‘邵氏四小’齐出姿态,与陈厚合作了两部喜剧[皆大欢喜]和[神仙老虎狗]。不过,片子里她们并非演姐妹。

提起以姐妹的戏红起来的,有一个张仲文。她当年赴港,便是演了[三姐妹]一炮而红的。那是亚洲公司的出品。三姐妹的阵容不强,秦琪是女高音,张仲文是台湾女星,小妹麦玲是亚洲新人。当时,没有一个有票房,却偏偏红了一个张仲文,还红了一首[叉烧包]。到电懋罗致张仲文,演李湄的妹妹,成就一部[龙翔凤舞]时,张仲文已俨然坐上巨星的宝座了。

电懋当时猛片如云。看到台湾有人才,不惜斥资把最佳童星张小燕接到香港,同葛兰又歌又舞,演了一齣很叫人怀念的[姐妹花]。两人的爵士舞和葛兰唱的[疯狂的周末]和[奇形怪状],至今难忘。张小燕成年之后,也曾与后起的张艾嘉合演姐妹花。那部戏叫 [台上台下],说的是演艺圈的故事,有罗大佑的歌,如没记错,应该是[爱的箴言]。当然,那时,张小燕已升级做姐姐了。

最后,提一提一部包括兄弟姐妹的戏,由岳枫执导的[一树桃花千朵红]。演大姐的是乐蒂,她的弟妹是金铨和杜娟。金铨因外型所限,在演员的道路上一直载浮载沉,后来拍了[大醉侠]才真正威名显赫。杜娟刚冒出头,可惜没有珍惜羽毛,一下子窜红,不一会儿就沉下去了。片子还招考了两位肥仔肥女童星,女的就是日后大家叫‘肥肥’的沈殿霞。此片是黑白制作,时至今日,以上的四名主角,还有导演,都已经离开人世了,以往红过的桃花都凋谢了。世上还有得好争的吗?

Tuesday, November 16, 2010

非主角唱的电影插曲

非主角唱的电影插曲,记得以前介绍过一首由李芳菲和吴家骧在[酒色财气]里唱的[爱情保险]。这部电影由葛兰和罗维担主角,片中也只有这首歌非葛兰所唱,后来,灌成唱片的是杨光和邓白英。
很巧地,这次要介绍的歌曲仍由邓白英和杨光灌唱,歌名叫[花花草草],来自林翠为黄卓汉的自由公司拍的后期影片 [蔷薇处处开]。林翠虽非以唱起家,但也演过不少以歌挂帅的影片。这部 [蔷薇处处开] 也有很多插曲,原因无他,只为当年歌唱片当道,卖座鼎盛,所以,无片不歌。林翠由黄卓汉一手捧红,处女作 [女儿心]一举成名。其实,黄卓汉手下不只林翠一个花旦。自由公司当年招考的新人还有娇小玲珑的丁莹和相貌平平的丹妮。不过,林翠条件优越,一马当先,成了自由的当家花旦。丁莹年纪较小,星味也没那么浓,因此,出道也较迟,多数充任林翠的副车,如 [馥兰姐姐] [终身大事] 等片。
[蔷薇处处开] 是两人再度合作的影片,可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合约将满,还是要让林翠改变戏路,公司竟然安排林翠演一个反派角色,而正派旦角,一个楚楚可怜的农家女,却由丁莹出任。角色是派对了。丁莹演农家女,恰如其份,不过,戏却没有马上把丁莹捧红。
在戏里,林翠演一个娇生惯养的富家小姐,在一次飞机失事中,掉落在一个农村里,侥幸不死,还被淳朴的村人收留照顾。但林翠并没知恩图报,反而从村姑丁莹的手中抢走了农家少年金峰。村中其他男男女女,当然不值林翠所为,便在林翠和金峰挽手于田间共游时,在两人面前唱出这首 [花花草草],把来自城市的小姐比喻成花,淡扫娥眉的村姑比喻成草。歌词填得很妙,饶具意义,现摘录于下,供大家吟唱:
(女)人家是花来我是草 草儿哪有花儿好 既然你爱上花唷 就不该往我这边跑
(男)人家是花来我是草 草儿更比花儿好 向来我不爱花唷 你不要自己找烦恼
(女)花也好 草也好 不怕羞来不害臊 你爱花呀花不要 回转头又来留青草
(男)花也好 草也好 不必闹来不必吵 好花儿呀不能要 乡下人只知爱青草
(合)休要把花儿来比草 草儿常青花已老 有一天冬雨飘唷 看不见花儿只见草
此曲由姚敏作曲,李雋青作词,曲动听,词也有深意。在片中,由自由公司的第三位新人丹妮唱女声,男声又选中了吴家骧。两人都演村中的少年。丹妮由于外型不突出,在影坛上红不起来,后来好象投身配音圈。吴家骧当时已列大配角,从[酒色财气]到[蔷薇处处开],他都分到插曲唱,可见他在甘草演员中的分量。无独有偶,[爱情保险]和[花花草草]同样由邓白英和杨光灌唱。五十年代中,两首歌各自有流行度。杨光固然保有他歌王至尊的本色,邓白英在歌坛虽属B班,但就凭这两首歌,怀念她的人也应该不在少数。

Monday, August 9, 2010

[天长地久] 莫唱错

最近去听一个演唱会,偶遇一位很崇尚洋派的朋友,竟然跟我说,她很讨厌听周璇的 [天长地久],又长,又不明白周璇和姚敏在唱些什么。我笑笑,马上顶了她一句:“你还不懂得听歌”。

其实,[天长地久] 是周璇的歌当中,最值得一听再听的一首。周璇的歌路有古典的气息,她有很多歌曲来自古装电影,象 [拷红],[月圆花好],[葬花],[点秋香]等,她嘴一张,古色古香之味,油然而生。[天长地久] 尤其出类拔萃。我起先以为是来自另一部古装片,原来不然。它是时装片 [解语花] 的插曲。片中有一场戏中戏是古装演出的,因此就有了 [天长地久] 这首歌。此片男主角是白云。不过,歌曲由姚敏代唱。姚敏也是此曲的作曲者。他作得出分量如此重的曲子,即使日后偶有失职,我们也乐于原谅他的。

作词者则是文学根基深厚的范烟桥。周璇的很多名曲,如 [拷红],[月圆花好],[点秋香]和影片 [长相思] 的全部插曲,包括 [夜上海],[花样的年华],[黄叶舞秋风],[星心相印] 等,歌词都出自他的手笔。他用字深奥,尤其是古装戏的歌曲,唱的人真的要随时预备一本词典在手上,以免唱到一半会给卡住。

也许就因为这个缘故,连周璇也中了招。[天长地久] 中有一句,周璇唱成 ‘焚膏继’。唱这首歌的时候,一直不能明白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近年出版了一些以前上海名曲的书,翻翻歌词,才知道原来的歌词是 ‘焚膏继晷’。再查查词典,原来这四个字的意思是:烧着蜡烛,以延续光线,就是夜以继日,不停工作。‘晷’与‘鬼’同音,来自‘日晷’一词。大家知道,周璇读书不多,对那么深的字,难免会生疏。当年录歌的时候,唱到这一句,就略过‘晷’字不唱。当时,猜想作词者也不在录音间,无人可问。没想到,这个错误延续下来,一晃就数十年。到了卡拉OK面世,费玉清和甄秀珍重灌这首歌,也没纠正这个错误,前人唱什么,就照唱可也,可见他们一点儿也不懂得那句歌词的意思。

歌词中用到‘栉风沐雨’这句成语。由于录音不很清晰,听不出姚敏唱了什么,可是费玉清却把‘栉’字唱成‘节’。其实,‘栉’与‘至’同音,‘梳子’的意思。‘栉风沐雨’就是以风梳头,以雨洗澡。歌词有这一句,是描写人们工作忙碌辛苦。

在歌词的字幕上,卡拉OK版本也出了漏子。‘玲珑钿(与‘电’同音)盒’写成‘蝶盒’。(有其他版本甚至写成‘细盒’。)‘犁田辛苦’写成‘溧田’。有很多卡拉OK碟子都在歌词上误导观众,实在见怪不怪。

至于唱错音而闹笑话的,也不只周璇一人。白光把‘魂萦旧梦’唱成‘魂荣旧梦’,姚莉把‘清流映明月’唱成‘清流央明月’都是上海歌坛早期的不足。

Friday, July 30, 2010

从葛兰的泰语歌谈起

葛兰出了新碟,里头包括四首泰语歌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她在[空中小姐] 唱过的[庙院钟声]。这是她的经典之作,一直是我最喜爱的。但这首泰语版一面世,便揭穿了一个事实。原来此曲并非如原先想象的那样,由姚敏创作,只不过是从泰语歌曲搬过来的一首歌。性质有点象[相思河畔]和后来草蜢唱的[失恋阵线联盟]。

对姚敏向来尊重的歌友,难免会若有所失。其实,姚敏改编其他人的作品,这不是第一回。使钟情红起来的[桃花江]就是改编自黎锦晖的名作。不过,原作的几句熟得不得了的开场之外,姚敏还加上去了自己的部分,因此,姚莉唱起来俨然是新歌,重新风行,无可厚非。

白虹原唱的[郎是春日风] 本是李厚襄的作品。五十年代中,又是一部钟情的影片以这首歌为灵感,拍成[郎如春日风]。姚敏拿了过来,原曲保留了两句,其余以同样的风格,谱成新曲。影片中由姚莉代唱,唱片则由南下的吴莺音灌唱,成为鼻腔歌后中期复出的主打歌。两首[春日风]歌曲,都一直流行至今。

姚敏似乎对[春日风] 这个题材深感兴趣,后来在他自资拍摄的[哪个不多情续集]里,也让潘秀琼唱了一首[你是春日风],不过,这是完全另一个旋律,只是因为歌名的相近,凑成[春日风] 三部曲,让人印象深刻。

顾嘉煇也曾自称凌波的黄梅调歌曲[郊道] 是他的作品。根据我的记忆,这个旋律本来自京剧。第一次听到是在[杨门女将] 由演穆桂英的少壮派演员(好象叫杨秋玲吧)唱出。顾嘉煇后来也许在原曲上改头改尾,才把它搬进去凌波,秦萍,李菁主演的[血手印]。但改编应该不多,因为听得出京剧的原版。

顾嘉煇为港制电视剧作过名曲无数。我最欣赏的是关菊英,罗文合唱的[楼台会] 和关菊英,关正杰合唱的[两忘烟水里]。他为乐坛留下来的功勋,是难以抹煞的。

令人难忘的另一首歌是目下很多歌手都争着唱的[午夜香吻]。此曲作者是新加坡本身的上官流云,原唱者是巫美玲。此曲很受潘迪华重视,以爵士风格把它唱得有声有色。但很多卡拉OK的版本,却在作曲的栏目写上[佚名]两字,未免对这位已故奇才太不公平了。

Sunday, May 23, 2010

双女声

谈到双女声,不能不提龚秋霞。第一次听双女声的歌曲,便是由这位大姐和陈娟娟合唱的[种瓜得瓜]。此曲译自美国歌曲‘Polly Wolly Doodle All The Day'. 周璇早期也灌录过一首[蔷薇处处开],来自同一歌曲,由黎锦晖填词。[种瓜得瓜]则是五十年代才流行起来,尤明作词。

龚秋霞和陈娟娟是影坛金兰姐妹。龚秋霞是大姐,陈娟娟是四妹。两人差不多同时从上海南移香港,合作拍过很多影片。到香港不久,同时效力长城。在灌录唱片方面,早在上海时期,两人已开始为[百代]录音。到了香港之后,[百代]更将她们组成双女声组合。[种瓜得瓜]之外,姐妹俩还合唱过电影[青春之歌] 的主题歌,[一家春]插曲[想亲娘],[四美图]插曲[摇篮曲],译自'Auld Lang Syne'的[太平年],译自'Happy Birthday'的[快乐的诞辰],[相对无言],[乡愁]和离开[百代]前的两首:[歌声飞扬]和[海景如画]。

两人除了合唱外,也夥拍其余两姐妹陈琦和张帆,为[四美图]合作过一首[郊游曲]。同一部影片里,张帆和陈娟娟也唱过[我们要爸爸]。还在[百代]期间,龚秋霞和陈娟娟有缘和姚莉,张露,逸敏和邓白英同声献唱雄壮的[航行向家乡]。这是一个难得的组合,只此一次,永不再有。过后,由于影歌坛分了左右阵营,龚秋霞和陈娟娟离开了[百代],从此辍歌,专心向影。这未尝不是歌坛的损失,尤其是陈娟娟,尚属壮年,本来应该还有更多佳作留存下来。

龚秋霞一直以大姐的形象,享誉影坛。她成名得早,后来常以帮花姿态,为后辈跨刀相助。她在[柳浪闻莺][血染海棠红]和[一代妖姬]等片中,衬托了白光,还在[柳浪闻莺]中,与白光合唱了[柳浪闻莺][湖畔四拍]和[湖上吟]这几首经典。大姐的柔配上白光的刚,这个组合可说是一时无两。[血染海棠红]中,白光,龚秋霞,陈娟娟三位花旦,各唱一首,其中以龚秋霞的[祝福]最耐久。周璇到港拍[彩虹曲]时,龚秋霞也应邀演出,并独唱了一首[天亮歌],其余的歌当然由当时得令的周璇来唱。

早期,龚秋霞和胡蓉蓉合演过一部影片[压岁钱],也合唱过一首有神话色彩的[人鱼公主]。胡蓉蓉当时还是童星,后来则成为龚秋霞的小姑,因为龚秋霞嫁给了她的哥哥胡心灵。

踏入五十年代,夏梦,石慧相继成了长城力捧的新人,为她们开了一部时装伦理片[一家春],女角还包括四十年代当红的陈娟娟。从这部戏开始,陈娟娟明显已降级为配角。[一家春]出了一首很受欢迎的主题曲[故乡]。奇怪的是,长城没让旗下的演员来唱,虽然石慧和陈娟娟都善唱。唱片灌成了,双女声的组合竟然是张伊雯和柔云,不可谓不冷门。[故乡]由于歌词健康,节奏明朗,成为学生郊游旅行最爱唱的歌曲,张伊雯和柔云凭这首歌增添了不少知名度。两人也继而唱了[泪落衣襟],流行度比[故乡]差多了。两位从北向南移的歌星,合作就到此为止。

五十年代初,旧长城拍了一部时装的[新红楼梦],片中插曲多由演林黛玉的李丽华来唱,其中有一首很特别,是由两位女声合唱的,这两个女角当然不是林黛玉和薛宝钗,是林黛玉和史湘云。演史湘云的是陈琦,影坛四姐妹的老二。她和李丽华合唱的歌曲是[随风飘荡],是打球时唱的歌。双姝当时绮年玉貌,风华正茂,合唱这首歌是个绝佳的噱头。这个安排写下历史性的一笔,因为李丽华和陈琦的合唱曲,仅此一首,可谓空前绝后。

五十年代中,格调酷似[故乡]的[青年颂]面世。这是来自李湄早期的影片[复活的玫瑰],灌录的双星是英年早逝的方静音和不打算复出的邓白英。李湄在1956年也拍过一部港菲合作的[蛇女思凡],片中有一首改编自[凤阳花鼓]的合唱曲[新花鼓调],合唱的人是崔萍和在新马成名的张莱莱,她们是代李湄和一位菲律宾女星唱的。张莱莱当年到了香港,想闯出一个局面,因此也录歌,也拍电影,可惜都无大作为。最显著的成绩就是跟刘韵合唱了一首[偷偷摸摸],是姚敏自资拍摄的[歌迷小姐]的插曲。由于旋律动听,歌词俏皮,一直很流行,是张莱莱最有名的歌曲。不过,刘韵到了晚年接受访问时,却说她已经不好意思在台上唱这首歌,因为太肉麻了。的确,歌词只适合十几二十岁的小姑娘唱。张莱莱走鬼马路线,还能应付。刘韵恐怕就会有点勉强了。

崔萍在[飞利浦]期间,曾和顾媚,韦秀娴共事。三人除合唱过[蓬莱春暖]之外,崔萍和韦秀娴也合唱了[采莲谣],来自邵氏影片[凤求凰],片中唱的演员是石英和跟着白光从日本回来,却拍不到几部片子的丁好。

说起白光,她后期曾和顾媚合作过一首[今晚且流连],又是改编自'Auld Lang Syne',这个调子很多人都唱过,有点炒冷饭,而且,顾媚唱二部,声音隐在后面,很难听得出是她。这同夏丹为刘韵唱二部的[小白船]一样,毫不突出。

一人唱一个角儿,还是比较讨好的。董佩佩和于飞合唱的[好楼台],就脉络分明,两个角色都很凸显。这是钟情电影[一见钟情]的插曲。这首歌与白光,龚秋霞的经典[柳浪闻莺]和[湖畔四拍]一样,都是让人永远不会忘怀的双女声歌曲。

Tuesday, April 27, 2010

循声寻影长青曲欣赏会

近月来,在新加坡忙于筹备和主持 [ 循声寻影长青曲欣赏会],因此,写得比较少。希望在下来的时日中,能急起直追,弥补一下因近期的疏懒而造成的真空状态。

[循声寻影长青曲欣赏会] 五月底还有一场,详情如下:

日期:30-5-2010 (星期日)

地点:新加坡华族戏曲博物馆

新加坡干达哈街五十二号 (靠近桥北路苏丹回教堂)

52 Kandahar Street, Singapore (near Sultan Mosque at North

Bridge Road)

时间:中午十二点正

节目:播映1952年影片 [青春之歌] ,陈娟娟,龚秋霞,舒适主演。

刘琼,胡小峰导演。刘琼拍至一半,便离开香港。

入场免费

X X X

时间:下午三点正至五点正

节目:[ 循声寻影长青曲欣赏会] ,介绍长城,凤凰五六十年代电影插曲,

演唱者包括陈娟娟,龚秋霞,张伊雯,柔云,江桦,费明仪,石慧,

韦秀娴,陈露(即张露),也穿插周璇,吴莺音和李丽华为香港影片

所唱的歌曲。

主持:何亚锟

入场:每人新币十元

订座询问电话: +65 62923393

Thursday, February 25, 2010

柔中带刚的姚敏之歌

姚敏入乐坛之初,先以唱歌为主。当时,在上海歌坛,唱时代曲的男歌手,以严华为代表。严华唱腔极为柔软,是阴柔派唱腔的盟主。姚敏的歌声则柔中带刚,没有严华那么柔,也没有黄飞然那么实,更没有黄源尹那么艺术腔,比较平易近人,容易让人接受。

在独唱曲中,姚敏有两首标青之作:[ 田园之歌] 和 [青山绿水]。前者为姚敏自己作的曲,陆丽(即严折西)作的词。词写得美,曲也谱得怡人动听,全曲呈现一股朴实无华,姚敏唱来更泛出一丝午后慵懒的情绪,领导了绿色歌曲的潮流。[青山绿水]也是歌颂大自然的歌曲,词曲皆出自严个凡的手笔,他把青山比喻成壮汉,把绿水比喻成绝色佳人,确是神来之笔。严个凡家学渊源,父亲严工上是陈云裳名作 [木兰从军] 之[ 月亮在哪里] 的作曲者,弟弟严折西是多产词曲作家。严个凡本人的另一首名作是由李丽华唱的 [天上人间]。

[ 乡下人] 是姚敏较早灌录的独唱曲,由李七牛(即黎锦光)作词作曲。歌词描写乡下人知识落后,对新产物飞机产生了恐惧。后来有人批评此曲侮辱劳苦大众,但实际上,这首歌反映了一个年代的现实,是当年生活的写照,很有时代意义,只不过是以嬉笑怒骂的幽默笔触勾画出来而已。另一首姚敏独唱的歌曲 [我的心] 也是以幽默的手法带出现实的作品。头一句:你不累吗我的心,就很深入人心。

姚敏与众多女星对唱过歌曲,以数量之多,当然首推他的妹妹姚莉。兄妹俩很早就灌唱过一首以南洋为背景的 [马来风光],新马歌友应该对它有深刻的印象,因为这是最早具有马来情调的华语歌曲,在1943年便灌录。

在卡拉OK风行的现代,爱唱歌的朋友对 [ 苏州河边] 这首歌应该毫不陌生。它的原唱者就是姚敏姚莉兄妹。他们也合唱过一首夫妻对骂式的 [你为什么],深情问答式的 [心心相印],有民谣风格的 [苏三],风趣的 [你的他],贺年歌 [恭喜恭喜],[迎春歌]和[ 春花人面] ,另一首热闹的 [大拜年],兄妹之外,更加上一个歌后级的白虹。还有一首鲜为人知的 [ 三轮车夫歌]。最后的这一首在五十年代中,由姚莉和田鸣恩重灌成 [踏车小唱],姚敏姚莉合唱的版本反而不见流传。

姚敏和金嗓子周璇合唱的曲子,予人印象最深者,首推电影 [长相思] 的插曲 [星心相印],此曲由华语时代曲教父之一黎锦光作曲,古文根基深厚的范烟桥作词。抒情味道很浓,使人一听便被带进曲中的情感里。另一首也是电影插曲,[解语花] 中的 [天长地久]。影片由周璇和白云合演,白云的部分由姚敏代唱。曲子是姚敏的作品,仍由范烟桥填词,曲词中动用古字和典故甚多,唱完彷如上了一节古文课,得益良多。可惜的是录音技巧不好,姚敏也吐词含糊,艰涩的歌词很难听得清楚,不过,曲子直到今天仍有不少人传唱,足见此曲之魅力。

姚敏和周璇合唱的歌曲,还有一首早期灌录的 [ 永远不分离] 和有民谣风格的 [送大哥],以后者比较流行。

说起民谣,很难不提姚敏和李丽华合唱的 [花锣花鼓]。以 [花鼓歌] 为旋律的曲目很多,但以姚敏和李丽华合唱的这首最有代表性,最流行。文革过后,李丽华回返上海探旧,曾和当时已是她叔伯辈的严华(严俊是严华的侄子)重新灌录这首歌,可见[花锣花鼓] 在李丽华心目中的重要位置。李丽华也和姚敏合作过一首深情款款的 [郎情妹意],至今仍然深得人喜爱。

姚敏和梁萍合唱的 [丁个儿铃鼓铛] 虽然是黎锦光的创作,不过脱不了民谣的风格。另一首由他们俩合作的 [过大桥] 根本就是改编自英国民歌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姚敏和姚莉,逸敏合唱的 [他乡遇故知] 则来自 [沙里洪巴],也是民谣。

在姚敏的合唱曲中,有几首是三人合唱的,可算是开了多人合唱的先河。除了[他乡遇故知] 外,另一首仍由姚莉,逸敏和他合唱的是一度很流行的 [三人行]。这首歌五十年代在新加坡歌台上几乎每晚都上演,从歌曲变成一齣短剧,很受欢迎。这和另一首三人合唱的 [夫妻相骂],情形相同。[夫妻相骂] 由逸敏,吴莺音和姚敏合唱,姚敏,逸敏唱夫妻,吴莺音则是二房东。这是少见的组合,既是空前,也是绝后。这种女男女的对唱歌曲,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反映了生活,在日后的华语歌坛中,绝不多见。

姚敏不但和巨星如周璇,姚莉,李丽华等合作,他也和不少二线歌星结过一片之缘。1943年,他与不见经传的谷莺合唱 [春泛街头]。谷莺留下来的歌曲,听过的仅有两首,[春泛街头]是其中之一。1947年,姚敏和影坛四姐妹的老二陈琦合唱了相当流行的 [三棵树],这是影片 [第三代] 的插曲。四姐妹中,三妹张帆也曾和姚敏合作过一首 [女大当嫁],这是同名电影的插曲,好象是李丽华演的。张帆只是伴唱性质,主唱者是姚敏。提起伴唱,姚敏自己也为不少歌曲担任伴唱。所谓伴唱,就是只唱几句或在过门的时候帮帮腔,有时候连名字都没有标出来,是不折不扣的无名英雄。好象梁萍的[少年的我] 和 [伤脑筋],还有白虹的 [花月佳期] ,姚敏都属于伴唱,完全是老友式的帮忙。同姚敏,姚莉有亲戚关系的逸敏,除了两首三人合唱的曲子之外,也曾和姚敏合作唱出一首小调式的情歌 [你来就知道]。[良夜不能留] 的原唱者佩妮则和姚敏合唱过一首 [并蒂莲]。这些歌曲都代表着一阵短暂的火花。姚敏能和她们合作是一种缘,我们能够听到这些歌曲,又何尝不是一种应该珍惜的缘呢?

时局变迁,使姚敏,姚莉兄妹南移香港。他们的事业揭开新的一页。姚敏的声音从此退隐,精力都用在作曲和配乐方面。要重听他的半柔半刚的唱腔,唯有借助从上海来的古董了。

Friday, February 19, 2010

姚敏在上海时期的杰作

姚敏涉猎乐坛,首先以唱出名,后来才以天资聪颖,没经过科班训练,就开始作曲生涯。他在上海时期所作的曲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首。其一是周璇的佳作之一 [诉衷情]。这是1947年影片 [花外流莺] 的插曲,可说是抒情曲之顶尖作品。姚敏的曲和陈式(即陈蝶衣)的词,与歌名中的 [诉] 紧紧相扣。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在曲中表露无遗,加上周璇哀怨动人的演绎,使这首曲子经历数十年而尚未褪色。唯一可惜的是插曲与剧情没多大关联。[花外流莺] 是喜剧,哀怨如 [诉衷情] 的曲子,在片中实在派不上什么用场。歌曲唱完了,还是嘻嘻哈哈的剧情,诚属美中不足。这和姚敏五十年代末的作品 [小窗相思],情形相似。叶枫在 [喋血贩马场] 中唱出这首很有相思味道的曲子,可是,它和剧情却谈不上任何关系。

姚敏的另一首抒情佳作 [我是浮萍一片] 来自白光,龚秋霞的歌唱影片 [柳浪闻莺]。影片也是没有充分利用歌曲的潜力。其实,白光唱过的歌曲中,这是最荡气回肠的一首,也是最难唱的一首。从平平实实的开头,[ 我是浮萍一片。。。],到感情的高峰,[ 清风和流水奏出优美的旋律],歌者需要很广的音域,把握不好,整首歌便垮了,因此,后来者都不怎么敢碰这首歌。它和白光的另一首 [小花]一样,看似流行曲,但唱起来却比文艺歌曲还要难。姚敏作曲的功力,由此可见。每逢听到 [我是浮萍一片],便会不由自主地陷入无限低廻的情绪,念白光,更念姚敏。

[冬夜里吹来一阵春风,心底死水起了波动。。。。] 失恋的时候,不能听这首歌。纵然不落泪,心中也会起一阵扭痛。感谢陈歌辛的词,写出那种怨,那种酸,显示[歌仙] 不只在作曲方面有成就,在作词方面也出类拔萃。也感谢姚敏,作出了那么使人无奈的曲子,人生的一切变幻,尽在不言中,越听越有味道。当然也不能忘了原唱者李香兰。如果说 [恨不相逢未嫁时] 只有李香兰唱得好,一点儿也不为过,尤其是末了的几句:[ 我们只淡淡地招呼一声,多少的甜蜜,辛酸,失望,苦痛,尽在不言中],感情发挥得淋漓尽致,有人生历练的人,听了她的歌声,会感同身受。

我听姚敏在上海时期所作的曲子,以这三首最得我心。当然,他后来到了香港,一枝独秀,佳作如云,那更不在话下。[音乐大师] 的美誉,不是空得来的。

Wednesday, February 3, 2010

白光歌曲面面观

白光是非传统的,不论歌或影。

在歌坛满是娇声滴滴的时代,突然一把豪放的歌声,以狐媚的劲儿,慵懒的嗲态,树立了一种新的典范。很多人称之为‘低音’。其实,白光唱的不止低音。她也有把音唱上去的能耐。听过‘小花’的,都不会怀疑她这种功力。白光的嗓子其实是靠磁性而颠倒众生,正如她用双眸把台下观众都吸住一样。

‘风尘’是白光的特征。烟视媚行是她的戏路,也可以点出她大部分歌曲的性质。从早期的‘桃李争春’‘恋之火’‘葡萄美酒’‘我是女菩萨’‘假正经’到后来的‘东山一把青’‘想上楼台’‘愿心长留’和‘醉在你的怀中’,白光的歌声中总透出浓浓的风尘味。‘窗外海连天 窗内春如海 人儿带醉态’唱出了‘春’为什么要去争。‘眼波流 半带羞’短短六个字便刻画出四目交流的触电感。‘夜深送花回 你敢不敢采 你说你要上我楼台 我只问多少钱买爱’,‘想上楼台’的这几句歌词,既大胆又直接,相信当年除了白光之外,没有多少位女歌星有胆量唱。

白光是北方人,唱北方民谣,她唱得出那种味道。‘荡妇心’的‘叹十声’,北方窑姐儿的辛酸,试问有谁唱得过白光?‘一代妖姬 ’假如缺少了白光的‘秃子溺炕’和‘送情哥’,北方的军阀背景就没有办法衬托出来。‘荡妇心’的另外一首‘山歌’反映出北方的农村情调。56年复出之作‘鲜牡丹’的几首歌,如‘四季歌’‘劝酒歌’‘称心如意’都有浓郁的北方味。四十年代的名作‘十三号凶宅’的‘四季想郎’和后来拍的‘结婚二十四小时’的‘心病’同样具有北方民谣风味。‘心病’的旋律与周璇的‘花开等郎来’相同,两大巨星唱出两种风格,写下了乐坛妙事。

非电影歌曲‘向王小二拜年’酷似西方圣诞歌曲,却是不折不扣陈歌辛的作品,而且歌词里有‘炸酱面’出现,那是北方的面食,地方气息尽显。‘绾不住的心’用上了‘绾’这个字,使人想起民初女子把头发绾起来,梳成髻的模样,同白光在银幕上的造型,极为相称。

白光也代表着走在时代尖端的女性,有不少影片以销金窝上海为背景,自然,片中的歌曲也脱离不了现实的味道。其中,最有金融味儿的是‘荡妇心’的‘让我来’,可惜,这首歌白光没有录成唱片。‘珠光宝气’的‘莫负今宵’则写出了上海的牛鬼蛇神,笔触甚为尖锐。其余象‘恋爱的投机 ’,‘最后的十分钟 ’和‘新婚之夜’都是反映现实的歌。

作为一个妩媚的女人,白光亦不缺纯情的一面。她的温馨抒情的歌曲包括‘魂萦旧梦’,‘玫瑰花开’,‘相见不恨晚’,‘你不要走’,‘怀念’等。抒情曲中,有者重沧桑感,如‘寒夜的街灯’‘我是浮萍一片’和‘往事如烟’; 有者则唱得很爽朗,象‘如果没有你’,‘爱似浮云’,‘黄昏’和译曲‘天边一朵云’。‘往事如烟’是她复出后,与王豪合演的影片‘多情恨’的插曲。歌词写得与她个人的经历有些相近,算是她后期的杰作。

白光的名曲中,有些歌词写得极具文学意味,而她也唱得很有文艺歌的色彩。歌唱片‘柳浪闻莺’的几首插曲,如‘湖畔四拍’,‘柳浪闻莺’,‘湖上吟 ’,‘小花’及‘我是浮萍一片’,‘皆大欢喜’插曲‘雨笼河堤柳带烟’和没出唱片的‘歌女红菱艳’插曲‘未识綺罗香’,还有‘人尽可夫 ’的两首插曲‘今夕何夕’及‘何处是儿家 ’皆属于歌词用字深奥,要华文达到相当水准才能体会的歌。这些有深度的歌,白光唱来,自有她的风采。

诡异和具神秘恐怖色彩的影片是白光作品的另一类型,因此,她有几首歌是特别注重气氛的。1948年,由她和谢添合演的‘十三号凶宅’出了一首名曲‘墙’。单听歌名便已引人入胜了。再听歌词:‘风吹窗,身儿凉。。。。。风扑墙,心儿慌。。。。 ’,更令人身历其境。

从漆黑一团到满眼光芒,白光也有朝气蓬勃,歌颂大自然的歌曲。‘春’和‘向王小二拜年 ’都是流行了几十年的贺岁歌曲。‘秋夜’算是经典了。五十年代初,在‘新西厢记’里唱了‘绿野之春’和‘用我们的力量’,可惜没有唱片可寻。早年的‘少年岭’散发出青春光芒。复出后,在‘鲜牡丹’里唱了一首进行曲式的‘光明之歌’,在‘接财神’里则有一首比较抒情的‘披上月光’,都从大自然里找到活力。

白光以磁性的歌声在歌坛留名,但她的歌路是多方面的。从叫人心酸的‘叹十声’,风趣的‘秃子溺炕’,爽朗的‘爱似浮云’,甜美的‘陌上春’,抒情的‘我是浮萍一片’,奔放的‘狂恋’到英气昂扬的‘光明之歌’,她都能收放自如,没有把自己局限于她所擅长的风尘圈内。

的确,白光是非传统的。

Wednesday, January 13, 2010

有演技的骚星刘琦

从静婷在乐蒂的影片 [杀人的情书] 中所唱的一首 [你在何方] ,使人想起了在片中唱这首歌的刘琦。刘琦有一双凤眼,很媚,很性感。她的声音富磁性,唱歌时尤其显示出这个特点。她的身材惹火。整个形象就是尤物型的。刘琦不曾演过脱戏,在四,五十年代,还没有人有范丽,于倩,狄娜她们的胆量。刘琦纵然不演脱戏,但已经有足够的风情,让人给她冠上 [东方玛丽莲梦露] 的称号。

其实,刘琦算是有演技的。她生于1921年,16岁便开始演舞台剧。1947年演了第一部电影 [天堂春梦] ,主角是路明和上官云珠。隔年,她和[千面人] 严俊合演了 [出卖影子的人] 而成名。后来,她和严俊再结戏缘,合演改编自 [原野] 的 [夜归人]。演瞎婆子的是唐若青。这部片子虽无缘重睹,不过,单看演员阵容,便可知道演出有多精彩。

1948年,刘琦到了香港。演过主角戏的她,却一时间没有主角戏可演。当时,主角戏都落在李丽华,白光,周曼华,欧阳莎菲等人的身上,刘琦只能充当这些人的副车。其中,她和李丽华合作的最多,如 [ 碧云天],[勾魂艳曲],[仲夏夜之恋],[春情烈火],[风萧萧] 和 [寒蝉曲],刘琦都有份演出。其余如白光的 [歌女红菱艳] 和 [香姐儿],周曼华的 [彩凤还巢]和 [丈夫日记],欧阳莎菲的 [慾魔] 和 [孽缘] ,还有陈云裳复出的 [月儿弯弯照九洲],刘琦都榜上有名。

她的运气在1955年改观。先是演了一齣名著改编的 [传统],与王豪和王莱大斗演技。这部片子出了一首白郎作曲,徐訏作词的北方小调 [小奴奴],由张伊雯演唱。

后来,刘琦获得亚洲公司的赏识,以主角身份一连演了两部戏:古装的 [杨娥] 和时装的 [半下流社会]。前者由罗维和当时还没红起来的钟情合演。刘琦在片中使出浑身解数,还耍了一场类似杂技的火流星。[ 半下流社会] 则请来了当时很热衷于拍华语片的粤语片影帝张瑛,同刘琦合作。结果,这两部片成为刘琦从影以来最得意的作品。

差不多同时期,刘琦还在古装片里反串小生,与葛兰合演 [唐伯虎与秋香]。这是葛兰早期还没加入电懋前的影片。在这最辉煌的时期,刘琦被邀到新马随片登台。携带的影片就是 [唐伯虎与秋香]。由于反应热烈,刘琦流连新马一个很长的时间,大有舍不得走之势,直到最后票房转弱了,她才回到香港。可是,当她回去之后,她才发现影坛新人辈起,已达徐娘之龄的她,已经没人找她演戏了。

1958,59年,刘琦在香港只演了三部片:林翠的 [流浪儿],钟情的 [欲海情花] 和乐蒂的 [杀人的情书]。三部片都演配角。钟情还是刘琦在 [杨娥] 中带过的新人,如今却反过来演主角。[杀人的情书]导演是李翰祥,早期,李翰祥还没成为导演,曾经和刘琦演过电影 [雾香港],算是旧相识,于是拉了她一把,为刚加入邵氏的乐蒂配戏。刘琦在戏里分量不多,不过,影评人当时对她的演出都加以赞美,说她还有一点内心戏。不过,她拍完这部戏之后,从此就在影坛上销声匿迹。艳星纵有演技,无奈大势已去,也无心再留恋了。

刘琦在新马登台时,最拿手的歌曲是白虹原唱的 [我要你]。她的歌声低沉,比白光的还要低,在香港时,也曾灌录过几张唱片,较流行的歌曲是 [我的心中只有你] ([咖啡的诱惑] 插曲),[腻舞翩翩] ([ 彩凤还巢] 插曲)和 [小鸟]。在 [唐伯虎与秋香] 里,有一首 [荡湖船] 本来是老汉米田共摇船的时候唱的,后来,唱片公司把它单挑出来,改由女声董佩佩唱出,也算是董佩佩的流行曲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