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25, 2010

柔中带刚的姚敏之歌

姚敏入乐坛之初,先以唱歌为主。当时,在上海歌坛,唱时代曲的男歌手,以严华为代表。严华唱腔极为柔软,是阴柔派唱腔的盟主。姚敏的歌声则柔中带刚,没有严华那么柔,也没有黄飞然那么实,更没有黄源尹那么艺术腔,比较平易近人,容易让人接受。

在独唱曲中,姚敏有两首标青之作:[ 田园之歌] 和 [青山绿水]。前者为姚敏自己作的曲,陆丽(即严折西)作的词。词写得美,曲也谱得怡人动听,全曲呈现一股朴实无华,姚敏唱来更泛出一丝午后慵懒的情绪,领导了绿色歌曲的潮流。[青山绿水]也是歌颂大自然的歌曲,词曲皆出自严个凡的手笔,他把青山比喻成壮汉,把绿水比喻成绝色佳人,确是神来之笔。严个凡家学渊源,父亲严工上是陈云裳名作 [木兰从军] 之[ 月亮在哪里] 的作曲者,弟弟严折西是多产词曲作家。严个凡本人的另一首名作是由李丽华唱的 [天上人间]。

[ 乡下人] 是姚敏较早灌录的独唱曲,由李七牛(即黎锦光)作词作曲。歌词描写乡下人知识落后,对新产物飞机产生了恐惧。后来有人批评此曲侮辱劳苦大众,但实际上,这首歌反映了一个年代的现实,是当年生活的写照,很有时代意义,只不过是以嬉笑怒骂的幽默笔触勾画出来而已。另一首姚敏独唱的歌曲 [我的心] 也是以幽默的手法带出现实的作品。头一句:你不累吗我的心,就很深入人心。

姚敏与众多女星对唱过歌曲,以数量之多,当然首推他的妹妹姚莉。兄妹俩很早就灌唱过一首以南洋为背景的 [马来风光],新马歌友应该对它有深刻的印象,因为这是最早具有马来情调的华语歌曲,在1943年便灌录。

在卡拉OK风行的现代,爱唱歌的朋友对 [ 苏州河边] 这首歌应该毫不陌生。它的原唱者就是姚敏姚莉兄妹。他们也合唱过一首夫妻对骂式的 [你为什么],深情问答式的 [心心相印],有民谣风格的 [苏三],风趣的 [你的他],贺年歌 [恭喜恭喜],[迎春歌]和[ 春花人面] ,另一首热闹的 [大拜年],兄妹之外,更加上一个歌后级的白虹。还有一首鲜为人知的 [ 三轮车夫歌]。最后的这一首在五十年代中,由姚莉和田鸣恩重灌成 [踏车小唱],姚敏姚莉合唱的版本反而不见流传。

姚敏和金嗓子周璇合唱的曲子,予人印象最深者,首推电影 [长相思] 的插曲 [星心相印],此曲由华语时代曲教父之一黎锦光作曲,古文根基深厚的范烟桥作词。抒情味道很浓,使人一听便被带进曲中的情感里。另一首也是电影插曲,[解语花] 中的 [天长地久]。影片由周璇和白云合演,白云的部分由姚敏代唱。曲子是姚敏的作品,仍由范烟桥填词,曲词中动用古字和典故甚多,唱完彷如上了一节古文课,得益良多。可惜的是录音技巧不好,姚敏也吐词含糊,艰涩的歌词很难听得清楚,不过,曲子直到今天仍有不少人传唱,足见此曲之魅力。

姚敏和周璇合唱的歌曲,还有一首早期灌录的 [ 永远不分离] 和有民谣风格的 [送大哥],以后者比较流行。

说起民谣,很难不提姚敏和李丽华合唱的 [花锣花鼓]。以 [花鼓歌] 为旋律的曲目很多,但以姚敏和李丽华合唱的这首最有代表性,最流行。文革过后,李丽华回返上海探旧,曾和当时已是她叔伯辈的严华(严俊是严华的侄子)重新灌录这首歌,可见[花锣花鼓] 在李丽华心目中的重要位置。李丽华也和姚敏合作过一首深情款款的 [郎情妹意],至今仍然深得人喜爱。

姚敏和梁萍合唱的 [丁个儿铃鼓铛] 虽然是黎锦光的创作,不过脱不了民谣的风格。另一首由他们俩合作的 [过大桥] 根本就是改编自英国民歌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姚敏和姚莉,逸敏合唱的 [他乡遇故知] 则来自 [沙里洪巴],也是民谣。

在姚敏的合唱曲中,有几首是三人合唱的,可算是开了多人合唱的先河。除了[他乡遇故知] 外,另一首仍由姚莉,逸敏和他合唱的是一度很流行的 [三人行]。这首歌五十年代在新加坡歌台上几乎每晚都上演,从歌曲变成一齣短剧,很受欢迎。这和另一首三人合唱的 [夫妻相骂],情形相同。[夫妻相骂] 由逸敏,吴莺音和姚敏合唱,姚敏,逸敏唱夫妻,吴莺音则是二房东。这是少见的组合,既是空前,也是绝后。这种女男女的对唱歌曲,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反映了生活,在日后的华语歌坛中,绝不多见。

姚敏不但和巨星如周璇,姚莉,李丽华等合作,他也和不少二线歌星结过一片之缘。1943年,他与不见经传的谷莺合唱 [春泛街头]。谷莺留下来的歌曲,听过的仅有两首,[春泛街头]是其中之一。1947年,姚敏和影坛四姐妹的老二陈琦合唱了相当流行的 [三棵树],这是影片 [第三代] 的插曲。四姐妹中,三妹张帆也曾和姚敏合作过一首 [女大当嫁],这是同名电影的插曲,好象是李丽华演的。张帆只是伴唱性质,主唱者是姚敏。提起伴唱,姚敏自己也为不少歌曲担任伴唱。所谓伴唱,就是只唱几句或在过门的时候帮帮腔,有时候连名字都没有标出来,是不折不扣的无名英雄。好象梁萍的[少年的我] 和 [伤脑筋],还有白虹的 [花月佳期] ,姚敏都属于伴唱,完全是老友式的帮忙。同姚敏,姚莉有亲戚关系的逸敏,除了两首三人合唱的曲子之外,也曾和姚敏合作唱出一首小调式的情歌 [你来就知道]。[良夜不能留] 的原唱者佩妮则和姚敏合唱过一首 [并蒂莲]。这些歌曲都代表着一阵短暂的火花。姚敏能和她们合作是一种缘,我们能够听到这些歌曲,又何尝不是一种应该珍惜的缘呢?

时局变迁,使姚敏,姚莉兄妹南移香港。他们的事业揭开新的一页。姚敏的声音从此退隐,精力都用在作曲和配乐方面。要重听他的半柔半刚的唱腔,唯有借助从上海来的古董了。

Friday, February 19, 2010

姚敏在上海时期的杰作

姚敏涉猎乐坛,首先以唱出名,后来才以天资聪颖,没经过科班训练,就开始作曲生涯。他在上海时期所作的曲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首。其一是周璇的佳作之一 [诉衷情]。这是1947年影片 [花外流莺] 的插曲,可说是抒情曲之顶尖作品。姚敏的曲和陈式(即陈蝶衣)的词,与歌名中的 [诉] 紧紧相扣。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在曲中表露无遗,加上周璇哀怨动人的演绎,使这首曲子经历数十年而尚未褪色。唯一可惜的是插曲与剧情没多大关联。[花外流莺] 是喜剧,哀怨如 [诉衷情] 的曲子,在片中实在派不上什么用场。歌曲唱完了,还是嘻嘻哈哈的剧情,诚属美中不足。这和姚敏五十年代末的作品 [小窗相思],情形相似。叶枫在 [喋血贩马场] 中唱出这首很有相思味道的曲子,可是,它和剧情却谈不上任何关系。

姚敏的另一首抒情佳作 [我是浮萍一片] 来自白光,龚秋霞的歌唱影片 [柳浪闻莺]。影片也是没有充分利用歌曲的潜力。其实,白光唱过的歌曲中,这是最荡气回肠的一首,也是最难唱的一首。从平平实实的开头,[ 我是浮萍一片。。。],到感情的高峰,[ 清风和流水奏出优美的旋律],歌者需要很广的音域,把握不好,整首歌便垮了,因此,后来者都不怎么敢碰这首歌。它和白光的另一首 [小花]一样,看似流行曲,但唱起来却比文艺歌曲还要难。姚敏作曲的功力,由此可见。每逢听到 [我是浮萍一片],便会不由自主地陷入无限低廻的情绪,念白光,更念姚敏。

[冬夜里吹来一阵春风,心底死水起了波动。。。。] 失恋的时候,不能听这首歌。纵然不落泪,心中也会起一阵扭痛。感谢陈歌辛的词,写出那种怨,那种酸,显示[歌仙] 不只在作曲方面有成就,在作词方面也出类拔萃。也感谢姚敏,作出了那么使人无奈的曲子,人生的一切变幻,尽在不言中,越听越有味道。当然也不能忘了原唱者李香兰。如果说 [恨不相逢未嫁时] 只有李香兰唱得好,一点儿也不为过,尤其是末了的几句:[ 我们只淡淡地招呼一声,多少的甜蜜,辛酸,失望,苦痛,尽在不言中],感情发挥得淋漓尽致,有人生历练的人,听了她的歌声,会感同身受。

我听姚敏在上海时期所作的曲子,以这三首最得我心。当然,他后来到了香港,一枝独秀,佳作如云,那更不在话下。[音乐大师] 的美誉,不是空得来的。

Wednesday, February 3, 2010

白光歌曲面面观

白光是非传统的,不论歌或影。

在歌坛满是娇声滴滴的时代,突然一把豪放的歌声,以狐媚的劲儿,慵懒的嗲态,树立了一种新的典范。很多人称之为‘低音’。其实,白光唱的不止低音。她也有把音唱上去的能耐。听过‘小花’的,都不会怀疑她这种功力。白光的嗓子其实是靠磁性而颠倒众生,正如她用双眸把台下观众都吸住一样。

‘风尘’是白光的特征。烟视媚行是她的戏路,也可以点出她大部分歌曲的性质。从早期的‘桃李争春’‘恋之火’‘葡萄美酒’‘我是女菩萨’‘假正经’到后来的‘东山一把青’‘想上楼台’‘愿心长留’和‘醉在你的怀中’,白光的歌声中总透出浓浓的风尘味。‘窗外海连天 窗内春如海 人儿带醉态’唱出了‘春’为什么要去争。‘眼波流 半带羞’短短六个字便刻画出四目交流的触电感。‘夜深送花回 你敢不敢采 你说你要上我楼台 我只问多少钱买爱’,‘想上楼台’的这几句歌词,既大胆又直接,相信当年除了白光之外,没有多少位女歌星有胆量唱。

白光是北方人,唱北方民谣,她唱得出那种味道。‘荡妇心’的‘叹十声’,北方窑姐儿的辛酸,试问有谁唱得过白光?‘一代妖姬 ’假如缺少了白光的‘秃子溺炕’和‘送情哥’,北方的军阀背景就没有办法衬托出来。‘荡妇心’的另外一首‘山歌’反映出北方的农村情调。56年复出之作‘鲜牡丹’的几首歌,如‘四季歌’‘劝酒歌’‘称心如意’都有浓郁的北方味。四十年代的名作‘十三号凶宅’的‘四季想郎’和后来拍的‘结婚二十四小时’的‘心病’同样具有北方民谣风味。‘心病’的旋律与周璇的‘花开等郎来’相同,两大巨星唱出两种风格,写下了乐坛妙事。

非电影歌曲‘向王小二拜年’酷似西方圣诞歌曲,却是不折不扣陈歌辛的作品,而且歌词里有‘炸酱面’出现,那是北方的面食,地方气息尽显。‘绾不住的心’用上了‘绾’这个字,使人想起民初女子把头发绾起来,梳成髻的模样,同白光在银幕上的造型,极为相称。

白光也代表着走在时代尖端的女性,有不少影片以销金窝上海为背景,自然,片中的歌曲也脱离不了现实的味道。其中,最有金融味儿的是‘荡妇心’的‘让我来’,可惜,这首歌白光没有录成唱片。‘珠光宝气’的‘莫负今宵’则写出了上海的牛鬼蛇神,笔触甚为尖锐。其余象‘恋爱的投机 ’,‘最后的十分钟 ’和‘新婚之夜’都是反映现实的歌。

作为一个妩媚的女人,白光亦不缺纯情的一面。她的温馨抒情的歌曲包括‘魂萦旧梦’,‘玫瑰花开’,‘相见不恨晚’,‘你不要走’,‘怀念’等。抒情曲中,有者重沧桑感,如‘寒夜的街灯’‘我是浮萍一片’和‘往事如烟’; 有者则唱得很爽朗,象‘如果没有你’,‘爱似浮云’,‘黄昏’和译曲‘天边一朵云’。‘往事如烟’是她复出后,与王豪合演的影片‘多情恨’的插曲。歌词写得与她个人的经历有些相近,算是她后期的杰作。

白光的名曲中,有些歌词写得极具文学意味,而她也唱得很有文艺歌的色彩。歌唱片‘柳浪闻莺’的几首插曲,如‘湖畔四拍’,‘柳浪闻莺’,‘湖上吟 ’,‘小花’及‘我是浮萍一片’,‘皆大欢喜’插曲‘雨笼河堤柳带烟’和没出唱片的‘歌女红菱艳’插曲‘未识綺罗香’,还有‘人尽可夫 ’的两首插曲‘今夕何夕’及‘何处是儿家 ’皆属于歌词用字深奥,要华文达到相当水准才能体会的歌。这些有深度的歌,白光唱来,自有她的风采。

诡异和具神秘恐怖色彩的影片是白光作品的另一类型,因此,她有几首歌是特别注重气氛的。1948年,由她和谢添合演的‘十三号凶宅’出了一首名曲‘墙’。单听歌名便已引人入胜了。再听歌词:‘风吹窗,身儿凉。。。。。风扑墙,心儿慌。。。。 ’,更令人身历其境。

从漆黑一团到满眼光芒,白光也有朝气蓬勃,歌颂大自然的歌曲。‘春’和‘向王小二拜年 ’都是流行了几十年的贺岁歌曲。‘秋夜’算是经典了。五十年代初,在‘新西厢记’里唱了‘绿野之春’和‘用我们的力量’,可惜没有唱片可寻。早年的‘少年岭’散发出青春光芒。复出后,在‘鲜牡丹’里唱了一首进行曲式的‘光明之歌’,在‘接财神’里则有一首比较抒情的‘披上月光’,都从大自然里找到活力。

白光以磁性的歌声在歌坛留名,但她的歌路是多方面的。从叫人心酸的‘叹十声’,风趣的‘秃子溺炕’,爽朗的‘爱似浮云’,甜美的‘陌上春’,抒情的‘我是浮萍一片’,奔放的‘狂恋’到英气昂扬的‘光明之歌’,她都能收放自如,没有把自己局限于她所擅长的风尘圈内。

的确,白光是非传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