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29, 2009

顾媚,韦秀娴和崔萍的起步

想是1957年吧,邵氏院线在农历新年期间推出了石英,赵雷的新作 [蓬莱春暖] 。当时,他们两人被捧为银幕情侣。两人尚未结婚,在影坛上有一定的号召力。影片描写四个青年,女的乔装成男的,齐到郊外出游,误入一个少数民族的村落,与这个村落的人发生了爱情的故事。最后当然是喜剧收场,不然也不会排在过年期间上映。

石英,赵雷带领着一班新秀演出。其中,资格最老的要算是金铨。他在永华已经和林黛,严俊一起演戏。碍于身材太矮,一直没能红起来。另一位小生是郭嘉,后来演过葛兰,罗维的 [酒色财气],韩菁清的 [香格里拉] 和张仲文,赵雷的 [双雄夺美],也算是当过主角。女新人则有泰山公司发掘出来的刘亮华,当时还没决定走[小肉弹] 路线。还有一位演少数族人公主,算是第二女主角的江枫。据说,她就是泰山七姐妹中的容远菁,无奈时日过久,无从查证。刘亮华后来受到伴侣罗维的力捧,以 [多情河]一片脱颖而出。江枫却一直星运不济,挣扎了一阵子就知难而退了。

[蓬莱春暖] 可以说是户外戏,外景特多,风格蛮新的,加上演员阵容不俗,上映时很受欢迎。另一个原因是它的插曲很多,都出自名作曲家李厚襄的手笔。李厚襄作曲时多用侯湘的化名,也用过司徒容,水西村和江风的笔名。在上海时便已经开始作曲,[郎是春日风],[听我细诉],[岷江夜曲] 和 [祝福] 等,都是他的名曲。[蓬莱春暖] 之能够大受欢迎,他的作曲居功至伟。也就凭这部片的插曲,奠定了三位歌坛巨星的成名基础。这三位巨星就是顾媚,韦秀娴和崔萍。

当时,李厚襄所服务的唱片公司是飞利浦。因此,[蓬莱春暖] 的插曲都由该公司出版唱片。其中,同名主题曲最广受欢迎,因为它充满热闹的气息,由六个人合唱,一人一句,真的是唱出了喜气,后来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贺年歌曲。

顾媚在进入飞利浦之前,已经小有名气。[蓬莱春暖] 前,她也为邵氏唱过[恋爱与义务] 的插曲 [母亲你在何方] 和 [父母颂],作曲同是李厚襄。[蓬莱春暖] 中,她代江枫唱出了 [人间天堂],旋律动听,兼有少数民族的情调,因此成为点唱率很高的歌曲,也属于顾媚的招牌曲之一。

韦秀娴本唱文艺歌曲出身,但嗓子甜美,没有王若诗那么学院派,因此也适合唱抒情的流行曲。[蓬莱春暖] 的插曲可说是她进军流行歌坛的试金石。李厚襄让她唱了多首歌曲,多数为石英唱,包括 [小鸟唱出了黎明],[问君何日能再来]跟合唱曲 [不要徬徨]。[小鸟唱出了黎明] 描述了青春的活跃,少女整装待发的轻快心情,使韦秀娴一炮而红。

[问君何日能再来] 则是李厚襄在上海为屈云云作的 [梦魂无所依] 的旧曲新唱,只不过李厚襄把词改了,结果造成同样旋律两回唱的歌坛佳话。由于同攻女高音,韦秀娴后来也重唱屈云云在上海的旧作 [我为你歌唱],可惜,她未能唱出这首歌所需的豪迈感,不够放,没有突破原作的水平。

[不要徬徨] 是韦秀娴与黄飞然初度合作。黄飞然在上海已开始灌唱片,代表作是 [青春舞曲] 和 [热情的眼睛]。南下香港后,多与李厚襄合作。搭档的女歌手多是顾媚,作品包括 [父母颂],[并蒂花] 和 [同登程]。同韦秀娴合唱的,想得起的只有 [蓬莱春暖] 这一系列。黄飞然的嗓音比较紧,唱起流行曲,没有后进的杨光和江宏那么讨好。

第三位出身飞利浦的女歌星是崔萍。她在该公司的成名作包括 [今宵多珍重],[我的一颗心],[溜走了爱情],还有 [三个王老五]。王福龄和李厚襄都可以说是她的开山师傅。在 [蓬莱春暖] 里,除了主题曲之外,她还唱了一首 [劝君举杯再进酒] 。流行的程度比不上同片的其他插曲,不过,这没有拖慢崔萍的歌唱事业。飞利浦结束营业之后,三位歌手都转进百代,发展各有千秋,但都成功坐上巨星宝座,代表作源源出现。过年期间每逢听到 [蓬莱春暖] 的播出,便会很自然地想起三位女星在歌坛的起步阶段。

12 comments:

Chris Tan said...

Kun,

I am so happy every time you wrote and post a new article. I can wait to read them, even though I am at work. I have never watched this movie. I think the chances of releasing this movie in a DVD format are rather slim. I believe it is a black and white movie. May I also assume that the setting of the movie is “民初”? Please correct me if I were wrong.

I have never heard the voice of 王若诗. Does she has a high pitch classical voice? She did sing many songs on behalf of Lin Dai in her earlier films. Do you think 静婷 might do a better job instead of王若诗? Please comment.

I believe 黄飞然 live in US. Does he live in Los Angeles?

You also mentioned that Yeh Fung has a sister who is an actress and they were in the same movie. Do they look alike? Thanks for your answers.

Regards,
Chris Tan

Kun said...

Chris,

[蓬莱春暖] 不是民初片,但片子牵涉少数民族,所以有很多民族的奇装异服。想看这部片子的DVD 或 VCD, 相信难乎其难。谁能提供,希望也能通知我。
王若诗善唱文艺歌曲,如 [玫瑰三愿]。她的嗓子如何,从此可见。王若诗代林黛唱,比较接近林黛原声,用静婷则把林黛声音美化了。后来的顾媚也相当接近林黛的声音,因此,唱 [不了情] 几可乱真。
黄飞然住在加拿大,应该是在温哥华吧。
叶枫的姐姐艺名舒情,只演过一部 [喋血贩马场],外型没有叶枫的艳,看起来,不大象姐妹,近况不详。

亚锟

晓渔 said...

亚锟:

最近有机会在网上看到云云的一张78转唱片,编号35904,百代出品,收录了《东山的太阳》和《种稻曲》。

《东山的太阳》的录音模板编号竟然是PA9000,是我见到过以PA开始的最前的一个编号。

唱片编号只是出版唱片时用来记录出版先后的一个编号,不足于显示歌曲录音的顺序。录音模板编号才是灌录歌曲先后的秩序。有时,一张唱片编号在先,收录歌曲的录音模板编号却可能比后来出版的唱片内的歌曲的录音模板编号要后。

上海百代唱片,最早用四个数字作为录音模板编号,那是二三十年代的录音。后来,在编号前边加A,再后来用B。上海百代撤离十里洋场之前,全部时代曲的录音模板编号都是BXXXX。来到香港之后,就换成PA9XXX。一开始,我以为PA9001是第一个编号,纵使我还不知道哪一首歌的录音模板编号是PA9001,殊不知竟然有PA9000。

香港百代出版的第一张唱片,极有可能是李丽华唱的《黛玉悲秋》和李丽华、陈琦合唱的《随风飘荡》(唱片编号35871,两首歌都是电影《新红楼梦》的插曲;编号35870的唱片还查不到,35869以上都是再版上海时代的歌曲,肯定不是在香港录音),可是,《随风飘荡 》的录音模板编号是PA9067,《黛玉悲秋》则是PA9065。看来,当时的情况应该是为了配合电影《新红楼梦》的上映,抢先把后来录音的歌曲先行出版。

所以,云云这首《东山的太阳》极有可能是香港百代在香港第一首进行录音的歌曲。假若这种猜测正确,云云就是龙头了。

或许,我们可以问问云云,她是否就是这龙头。

晓渔

Chris Tan said...

Kun,

Sorry to bother you again. I know that 顾媚 and 崔萍 have ever performed in Singapore. What happened 韦秀娴? Is she the original singer of "一朵小花"?

How would you compared the voices between 鮑培莉 and 韦秀娴? Once again, thanks for your answers.

Regards,
Chris Tan

oldflames said...

赵雷、石英主演的《蓬莱春暖》是一部令人怀念的歌唱电影,插曲多支,而且也被唱出名堂。不幸的是,此电影也是《水仙香》之流,随着其它邵氏所造的黑白光影遗失在人间。

许多影迷前辈提起蓬莱岛的暖春,眼中隐隐吐着记忆里温柔的光。

只可惜余生也晚,无缘得以观之,实在是憾事。

有着学院派歌手底蕴的韦秀娴,在五十年代出道的时代曲歌手中,其音色之饱满圆润,似乎只有静婷可以媲美。她功夫下得深,而且天赋极好,在美声发音和天然唱腔中转换自如,亦或天成,亦或巧立,都让人沉醉其中。我素来最喜欢她翻唱李香兰的《第二梦》,听之,颇有柔肠寸断的感叹。思慕经年,适逢一梦,在若有若无,若远若近之间,唱来震人心魄,仿如身受。韦秀娴灌录的唱片不好找,偶从老店估得一片,终收得之,盖亦不多见也。

歌影双栖之顾媚,柳眉丹凤眼,香扇坠型的身段,娇小而玲珑。顾媚的按腔具有个人特色,但音域不广,稍嫌不足,难以被标定流派,私心不甚喜者亦多。我倒是喜欢她音色中的那点“粘”,带有欲言又止的味道,唱到最动人之处,常泛起“一波三折”的美,声情荡漾,曲折有致,只字片语听来隐然暗香浮动。

加入飞利浦之前,崔萍随袁非非女士主持的香港歌唱舞蹈剧艺团,前来星马登台演出。同台的歌影星还有张露、方静音、姚萍和雪飞(雪飞貌似于飞,是否有亲属关系,有待锟兄及其他前辈指点)。当时在演出特刊中被喻为“香港小黄莺”的崔萍,还是新人一名,其时她的按腔带有少女的娇媚,此特色延续至飞利浦时代;尔后加入百代,渐渐才养成了一种“老成持重”的雍容大气。此老字,意指老梅、古竹、苍松,是一种东方人至美的意境。话说六十年代后,崔萍唱歌时很少重彩浓墨,却能闲处生神,大抵这就是我们中国水墨画的最高境界∶淡白生彩,素朴生味,温润绵长,余韵袅袅。

崔萍之歌 深得我心

Chris Tan said...

All,

I read that someone found some old Black and White Chinese movies in one of the warehouses in Southern California, USA several years ago. I wonder do they include "蓬莱春暖" and "水仙香"? It will be good news if these movies were found in some corners of the world some day.

Regards,
Chris Tan

seng said...

Oldflames 前辈:

很同意你听崔萍歌曲心得:浅彩淡墨,闲处生神~~
可以知道你的心头三甲 ?《爱的故事》会是其中之一 ?
啊!现在的心境来听她演绎《跟你的伴侣相对》的激情如喝茉莉茶。

戲精 said...

1. 崔萍(寄給心裏人)十吋, 天使(1964)
2. 崔萍(等待等待) 十二吋,百代(1969)
3. 崔萍(在我們小時侯)十二吋,麗歌
4. 崔萍(留住今宵)十二吋,百代(1971)
5. 崔萍(愛情與麵包)十二吋, 百代(1970)
6. 崔萍(沉默)十二吋,天使(1968)
7. 崔萍(心聲弦韻) 十二吋,百代(1968) . 8. 崔萍(雨夜的街燈)十二吋, 百代(1972)
9. 崔萍(十二個夢) 十二吋,百代(1968)
10.崔萍(忘了對你說)十二吋,天使
11.崔萍(你為什么還不回來)七吋,百代
(1966)
12 崔萍(兩相依/寄給心里人) ,七吋,鳳凰
(1965)
13. 崔萍(像霧又像花),七吋, 百代(1970)
14. 崔萍(南屏南鐘/愛人是蜜糖)七吋,百代 -
15.崔萍(自從心裡有個你/阿里山姑娘)七吋百代(1963)
16.崔萍,江宏(愛相思)七吋,百代(1966)
17.崔萍,江宏(談不完的 愛) 七吋,百代
(1965)
18.崔萍(要問問你, 愛人是蜜糖)七吋,百代

今天剛好整理到崔萍的黑膠唱片, 我順便列出一個單子作為以後可能要用到的資料. 以上的資料不包括她的電影歌曲. 希望這些資料對有意收藏崔萍唱片的後輩有一點幫助

oldflames said...

陞兄稱我為前輩,真的不好意思;長幼有序,論輩份,我肯定是您的後輩了。

要我選拔心水三甲?中國人雖有言“鼎足而三,更可喜矣”,對於博愛如我者,反而不妥當。

《總有一天等到你》哀怨纏綿,《愛人像蜜糖》甜入心扉,《南屏晚鈡》融情于景,《深閨夢裏人》夢魂迷離,《愛的故事》亦有其情味處也。崔萍之歌,隨手拈來,無不蘊藉,實在是難以取捨。細心聆聽,其歌聲仿如舊時的一輪明月,那麽近,那麽亮,那麽深情,那幾乎是“老民國的月色”了。

seng said...

戏精:

不是吧,你竟然还藏有这么多我不熟悉的崔萍歌曲 ?

羡慕得来贪婪的欲念又升腾,敢敢开口跟你乞讨:《寄给心里人》、《等待等待》、《留住今宵》、《忘了对你说》、《你为什么还不回头》、《雨夜的街灯》、《要问问你》。
《十二个梦》该是专辑标题 ?

会显灵的菩萨永远是慈悲菩萨 !你会圆我的梦~~~。





Oldflames 友:

的确是胡乱出烂题目,不过竟让我窥探到你听歌也满心博爱情怀~~~。
好歌太多,就算是选十大,我可会举棋不定地贪心加多两首硬要凑成12(一打)。选三甲是过分为难 !
其实,你持重的文笔令我误以为你出生在“二战年代”,抱歉!年龄是次要,谁懂得详尽仔细就是前辈。天性粗枝大叶,劣词错句一摞摞,挺需要找个文字美容师来修治这坏毛病。
只要你看懂我表达,不太介意吧 ?

oldflames said...

老歌的學問大得很,易懂難精。把玩時代舊曲,講究的是心境不是心志。我這些後生晚輩,除了要多聼多讀多學習,亦要感悟從茉莉花茶喝出來的淡泊體貼--心中一片祥寧,才能聼出歌中的六分溫潤,三分清華和一分氣魄。

我看陞兄的文字亦寫得深摯感人,畢竟是實實在在的從那個英殖民時代走過來。南疆古城處處是蒼茫的情韻,大江東去后留有幾分曉風殘月,老店鋪老得豐盛,老街巷縐出了文化。

提起那個時代,錕兄文中提及的顧媚最近在香港大學的國畫展出,我有幸參與其盛,可謂長見識了。鍾情和顧媚初學嶺南派大師趙少昂,
主攻山水畫,後來兩人各自拜著不同的畫師各自修行。論氣韻和造詣,顧媚境界高一截。

當年影壇藝精善畫的女明星,還包括了擅長花鳥人物的李香君和翁木蘭。李香君一副古典美人的樣子,亦畫得一手写意好花卉。1963年南游登台時,曾經上過星洲電視節目,即席表演了寫梅的深厚功力。偶有在電影中客串演出的翁木蘭則是畫蘭高手,其夫婿王植波也是編劇兼書法大家。王翁伉儷活躍影壇,結識了不少影圈中人,經常下海串戲,純屬玩票性质;倒是王氏在樂蒂主演的《兒女英雄傳》中,飾演過儒雅柔弱的安公子,赢得一時好評。

說起來,顧媚原名顧嘉瀰,李香君本叫李芸蘭,也只有那個年代家學淵源的閨秀派演員,才有福消受這麽古典秀雅的名字。

seng said...

Oldflames 友:

傍晚时分收到短讯:文化人前辈—姚拓老先生逝世,心中泛起一点哀愁~~。

青少年时曾在学生周报社活动,对姚先生敬重如父老。前两年12月下旬他的84岁生日,我都有出席学友会聚餐,为他欢唱生日歌,他还亲笔签名赠送他的最后著作《雪泥鸿爪》。

你提到的顾媚与钟情的画展,皆在姚拓先生画廊“集珍庄”见识过,该是80年代初,当时对国画有点狂热,常到该庄游走卖点纸笔回家涂鸦;而后总觉没天份,老是眼高手低,也就死心放弃。

李香君来甲丽士戏院“随片登台”,我还提着书包追星,的确喜欢她的优美典雅气质,身上穿着奶白色小花旗袍,手持檀香扇,简直让我着迷难忘。

总担心岁月匆匆,心里头太热爱这老乡城;对我来说每个角落都充满欢悦回忆,每条街都有我爱吃的美味。难得培禾网主肯开辟个栏目“古老街旧舞台”,我也没理会太多就疯狂乱写,自我地抒发心中情。你的赞美,我会脸红!

隆陞

另:请问先生那里来?
想私下联络可进入ronsontls@hotmail.com